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

新入 i5801 使用感受


终于加入 Android 的阵营,with Google 了。

Samsung i5801 ,一款低端的入门机,总体还不错,除了那被指责为“倒退”的 240x400 分辨率的屏幕,其它都还好,GPS / Wifi / Bluetooth / FM / 重力感应 / 电子罗盘 / 近距离感应 / 摄像头(300万)都有了,这个价位还多要求什么呢?

庆幸选对了 i5801 而不是 i5800,理由一,i5801 的菜单键和返回键是触摸设计,这两个应用率很高的键位如果是机械的话,经常点按一定不舒服,二,背面机壳是磨砂质感,而 i5800 的钢琴烤漆光面容易粘指纹。好吧, i5800 正面的倒梯形 Home 键的确比 i5801 的倒圆三角好看些,但也仅此而已了。

i5801 还是能带来较为完整的 Android 体验,网友也都说这个机器对软件兼容性不错,的确如此。较大的不足就是那个屏幕了,240x400,粗略换算下来显示面积只相当于 iPhone4 640x960 分辨率的六分之一不到!真可以说是天地之别了(当然 Samsung 还有 240x320 的 Android 机……)。

然后是系统,前后使用了 iOS 和 Android,不得不说,我已经想把我的 iPod Touch 收纳起来了。

iOS 有些细节做得很好,比如它的触屏手感:滑动页面的滚动距离,页顶/底端滑动的弹性处理等,手感太好了,而相比下来 Android 系统滑动页面的手感有些许生硬,还有 iOS 原生支持截屏,这个 Android 倒竟然不支持。

不过感受更多的,还是 Android 给用户带来的良好体验。从划线解锁方面(线可隐藏);两层叠加的图标;结合丰富的 Widget 进行自定义的桌面(而非 iOS 那样只有应用程序列表);动态桌面;原生支持多程序等。

原生应用中,Google 自家的当然占了不少席位。感觉很方便的是设置好 Gmail 帐号,ok,邮箱中的邮件、联系人、日程全部同步到手机,并且双向同步,很便利(iOS也支持如此,但兼容性当然不及 Google 自家系统)。自带的浏览器不知道是什么内核,用起来和 Safari 差不多,有一个更好的地方是,网页中一整块文字看不清时,可以放大到看得清的字体大小,然后双击屏幕,好,这个文字段落会自动缩放到屏幕宽度并重新排列文字,但文字大小保持之前缩放的适合阅读的大小,这比 Safari 有时查看大段文字时需要左右来回拖拉要方便许多。邮件程序支持合并收件箱。另外在软件市场中还能下载到许多 Google 的应用,比如 Google Translate / Google Sky Map / Google Buzz 等,如果你是 Google 的死忠,一定会用得很欢。

而 Android 对比 iOS 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:开放性。

硬件上一般 Android 手机都可更换电池,可更换存储卡。我曾经因为 8gb iPod Touch 不够用又买了个 64gb 的,比起苹果的“禁锢”, Google 姿态高太多。

软件呢,我还记得在 iPod Touch 里想安装一个屏幕手电筒(即显示白屏),但问题来了,一般使用机器时亮度设置在 20% 就可以了,而在屏幕手电筒中当然希望屏幕亮度全开,但抱歉,在 Appstore 中的屏幕手电筒应用都做不到这点,因为苹果规定应用不得修改系统(屏幕亮度)值,因此要获得屏幕全开的屏幕手电筒,你必须越狱,然后在 Cydia 中安装 Flashlight 或其它。

相比起封闭的 iOS 来看, Android 提供了最大的开放,系统默认几乎已等同“越了狱”。大量免费的应用,使得操作起来得心应手,用户几乎可进行随心所欲的自定义:一个桌面显示日期时钟,加天气预报,一个桌面放照片幻灯片,外加备忘录;然后设置晚上睡觉时定时自动开启飞行模式等(更爱折腾的机友常常会取得 root 权限来做进一步自定义)。另外 Android 应用市场访问速度也很快。

虽然 Appstore 里的应用比 Android 市场多出不少,但用户能在 Android 市场中找到自己适用的应用,而且够用,就可以了。当然,我是从一个不太下载游戏的用户的角度来考虑的。

记得 Steve Jobs 曾因 Google 涉及手机领域因此与苹果产生了正面竞争而怒责他们的“不作恶”理念纯粹胡扯。可是他难道忘了 Google 不作恶是对用户,而不是商业领域的同行。呵呵。

相信 Android 能走得很好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